運用曆史文獻能力的基本原則
既然在中國曆史文選教學中培養學生運用曆史文獻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充分的可能性,培養方法就成為需要討論的問題。討論這一問題的前提是要搞清楚什麽是“運用曆史文獻的能力”?雖然我們在中國曆史文選教學大綱中把培養學生運(使)用曆史文獻的能力作為規定的教學目的和任務,但對究竟什麽是運(使)用曆史文獻的能力缺乏必要的界定,有關的學術討論也比較缺乏。以筆者淺見,所謂“運用曆史文獻的能力”應當主要是指對曆史文獻性質、內容、價值、特點認知程度以及依據曆史文獻提供的內在信息,來揭示曆史事實真相和曆史現象本質並形成曆史知識、曆史認識的能力。在中國曆史文選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和運用中國曆史文獻典籍的能力這兩個目的中,閱讀能力主要解決讓學生正確了解曆史文獻講了什麽,而運用能力則主要解決如何評價和利用曆史文獻。
就培養學生運用曆史文獻能力的方法而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根據過去的教學實驗,僅提出一些基本原則以供參考。
第一,堅持運用能力培養與閱讀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根據中國曆史文選教學中涉及的文獻體裁體例或學術問題,確立培養學生運用曆史文獻能力的主題和方向。不同的曆史文獻體裁、體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價值,勢必也就影響到確立培養學生運用曆史文獻能力的主題取向。如紀傳體曆史文獻以曆史人物為中心,文選教學中本紀、傳記的體裁很多,涉及不少曆史人物,培養學生利用有關曆史文獻評價曆史人物能力就成為必然取向;典製體方麵曆史文獻則可以培養學生文化製度研究能力;子書體例則可用來培養學生研究思想史的能力;紀事本末體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研究曆史事件和曆史現象能力,等等。文選內容中常常會提供一些主要學術問題的基本史料,讓學生以此為基礎,對在學習中國史課程接觸的學術觀點進行回溯性論證。這樣。通過多層次的課題進行多層次的能力培養,形成立體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