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校中國曆史文選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西北師範大學 潘春輝
中國曆史文選課是我國高校開設時間較長的傳統課程之一,是高校曆史專業的工具課程和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內容極為豐厚、覆蓋麵較廣,曆史學、文學、文字學、版本學、訓詁學、音韻學、校讎學等各學科的知識交織於一體。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各種典型的曆史作品,培養學生閱讀並運用一般文言文史料的能力,也向學生介紹一點有關中國史料學和中國史學發展概況的常識”。[1]這門課是史學大師陳垣先生在20世紀20年代初首先開設的,陳垣先生曾在北京大學開設史學名著選讀和曆史名著評論兩課,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前,這兩門課也都在輔仁大學開設,後來,他的學生著名史學家柴德庚將他們合而為一,稱作中國曆史要籍介紹及選讀,又稱為中國曆史文選。20世紀80年代後高校曆史係廣泛開設此課。在長時間的教學與科研活動中,廣大教師在曆史文選的教學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較大成績。然而在實際的教學與學習中該課程卻往往呈現出學習針對麵窄、學生領悟程度不高等問題。學生惑於此,常會提出諸如曆史文選課與中國古代史有何區別?學習繁體字有什麽用途?中文係是否也開設曆史文選課等問題。對此,筆者認為應對曆史文選課進行相應的改革與調整,以利於該課程更好地發展。
[1] 周予同:《中國曆史文選》(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