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克裏斯蒂指揮呂利的歌劇《阿蒂斯》在20世紀的首演,被我看作是巴洛克歌劇在當代全麵複興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隨之而來的是呂利、拉莫、亨德爾、維瓦爾第等巴洛克作曲家的歌劇作品大量被錄製成唱片,其中為數不少還被搬上了舞台,製作精美而豪華,盡顯這些劇目當年的輝煌。
我對法國巴洛克歌劇的關注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後五年間,其中拉莫的歌劇是我的一個重點,隨後又延伸到呂利,以及意大利那不勒斯樂派中的亞曆山德羅·斯卡拉蒂。進入新的世紀之後,出版了不少巴洛克歌劇的DVD,我隨之收集或欣賞了拉莫的《雙子星座》、呂利的《阿爾米德》、亨德爾的《朱利奧·凱撒》、珀塞爾的《狄朵與埃涅阿斯》、蒙特威爾第的《奧菲歐》、格魯克的《奧菲歐與尤麗狄茜》等劇目的演出實況DVD。
在欣賞法國巴洛克歌劇時,迷人的色彩始終是**我的一個重要因素,即使有的時候戲劇本身並不太吸引人,但色彩感所帶來的愉悅卻足以令我欲罷不能。我從自己收集的法國巴洛克歌劇中,選擇了三部在製作上最具色彩感的DVD,嚐試將它們的特點訴諸文字,以便讓讀者對此能獲得一個直觀的認識。
原汁原味的呂利歌劇《阿蒂斯》
當我欣賞克裏斯蒂指揮繁盛藝術古樂團演出的呂利《阿蒂斯》DVD時,令我為之一振的是醒目而透亮的寶石藍色,那是灑滿舞台地板的色彩,而人物服飾的色彩亦可謂驚豔,明亮的紅色,淡雅的淺藍色,豔麗的黃色,靜穆的靛藍色,嬌嫩的粉色,深沉的黑色,再配上背景上的明麗風景,高大宏偉、具有立體延伸感的建築,以及恰當的用光,令整部歌劇就像是一幅又一幅不停流動的、華麗而高貴的路易十四時代的油畫。而舞台上的色調始終都圍繞著寶石藍的基調,隻是有一些明暗差異,或稍稍糅進一些其他的色調。呂利歌劇《阿蒂斯》的這次演出,采用的是傳統而非現代的舞美設計,力圖再現路易十四時代的風貌,並相當成功地複原了這部古老的歌劇。觀看此劇時,第三幕中的一個舞蹈場麵,穿著金黃色舞衣的舞者,讓我不由得想到,當年一定是路易十四親自上場來跳這段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