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概論

第二節 作家與天才

一、作家天才論

文學創作是一種富有靈感、想象、**和感悟,並具有藝術特質的創造性活動,因而隻有先天具有此種天賦並且在後天得以發展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作家。這一點在現實中也可以得到證實,把文學作為研究對象的學者遠遠多於把文學當作創作對象的作者。即便有些人抱著極大的熱情並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和時間到文學創作中,但是如果缺乏一些天賦,即我們常說的才氣,那麽還是難以成為作家,而如果他這樣對待一些其他領域,其成就一般都要比從事文學創作高。

天賦聽起來似乎是一個比較空洞的概念,在生理學和心理學上都還沒有給出完全讓人信服的科學解釋,但是,文學創作需要天賦,這一點已經成了共識。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的古代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人們對創作主體的能力認識還不夠,所以,隻好將文學創作看作是客觀的神秘力量所致。柏拉圖就認為詩人之所以能夠創作出詩歌,就是因為有神靈憑附的緣故。直到近代歐洲,人們才逐漸認識到文學創作主體的獨特性和力量。康德認為:“天才就是:一個主體在他的認識諸機能的自由運用裏表現著他的天賦才能的典範式的獨創性。”[1]他最早在美學意義上為天才找到了理論依據並給它下了定義。康德以後,浪漫主義文學理論將天才發展成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到了現代,天賦的理論趨於完善。雖然我們不能用科學去解釋人的天賦,但是它卻具有很多表現形式,比如,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感受力、高超的表現力以及細膩的情感等,我們可以通過對這些具體形式的研究,更好地把握文學創作中天賦的意義和價值。

天賦的這些特質帶有與生俱來的先天性,不是僅憑後天的學習和努力就能夠得到的。劉勰的《文心雕龍·事類》篇講:“文章由學,能在天資。才自內發,學以外成,有學飽而才餒,有才富而學貧。學貧者,迍邅於事義;才餒者,劬勞於辭情;此內外之殊分也。”指出先天稟賦和後天學習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不可獨存。就像要成為一位歌唱家,那麽天生的好嗓子和後天的培養是缺一不可的,再比如,要成為模特,那麽先天的身體條件和後天的訓練要兼而有之。作為作家,天賦是首要的一個條件,有了先天稟賦才讓後天的努力具有更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