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概論

三、作家與自然環境

作家總是生活在一定地域環境之中,除了深受民族文化的浸染和影響之外,也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作家的思想意識、藝術風格、作品特色等方麵無不折射出一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古希臘時代的思想家們已經開始注意人與氣候的關係,希羅多德、希波克拉底、亞裏士多德等人都認為,人的性格和智慧由氣候決定。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接受了古希臘學者關於人與氣候關係的思想,提出應根據氣候修改法律,以便使它適合因氣候所造成的人們的性格。19世紀法國著名文論家斯達爾夫人受到孟德斯鳩的影響,用地域、風俗、環境、氣候等自然條件來考察文學史。她發現自然環境會對社會生活和人的思想情感產生影響,提出從自然環境、社會製度、時代精神幾個方麵來考察文學的發展。她將歐洲文學分為南方文學和北方文學,並認為這兩種文學的麵貌完全不同,南方文學的特點是構思纖巧、形象優美、情調歡愉,而北方文學的特點則是崇高偉大、敏感憂鬱。斯達爾夫人把形成這兩種文學差異的原因歸為不同的自然環境:

北方人喜愛的形象和南方人樂於追憶的形象之間存在著差別。氣候當然是產生這些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詩人的遐想固然可以產生非凡的事物;然而慣常的印象必然出現在人們所寫的一切作品之中。……南方的詩人不斷把清新的空氣、繁茂的樹林、清澈的溪流這樣一些形象和人的情操結合起來。……北方各民族縈懷於心的不是逸樂而是痛苦,他們的想象卻因而更加豐富。大自然的景象在他們身上起著強烈的作用。這個大自然,跟它在天氣方麵所表現的那樣,總是陰霾而暗淡。[12]

在斯達爾夫人看來,這正是由於氣候和地理因素影響了人們的個性氣質、情感傾向、生活態度和外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