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概論

二、詩歌的分類

詩歌的樣式繁多,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按表達方式,可分為抒情詩、敘事詩等;按結構形式,可分為樂府詩、舊體詩、新詩等。

1.抒情詩和敘事詩

抒情詩的表達方式是直接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其特征是富於想象、充滿感情、韻律優美。它重在表現詩人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受,通過展示詩人的內心世界來反映社會生活,不要求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飽滿的人物形象。情歌、頌歌、哀歌、挽歌、牧歌等都屬於這一類別。抒情詩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詩歌的主流,《詩經》裏的《國風》大部分都是抒情詩,《楚辭》也是典型的抒情詩,並為後世的詩歌樹立了抒情的典範。唐詩、宋詞也主要屬於抒情詩,著名詩人李白、杜甫、柳永、蘇軾等都以創作抒情詩為主。

敘事詩是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的詩歌,它一般具有比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鮮明飽滿的人物形象,但它不同於小說,因為它具有抒情性、節奏感、韻律美等詩歌的特性。史詩、故事詩、詩體小說都屬於這一類別。相比之下,西方更具有敘事詩傳統,古希臘的《荷馬史詩》為敘事詩的典範和西方文學的源頭。我國古代也不乏敘事詩,如經典作品《琵琶行》《孔雀東南飛》《木蘭詩》等。我國藏族的《格薩爾王傳奇》也是典型的敘事史詩。

當然,敘述和抒情這兩種表現手法也不能絕對割裂。抒情詩常常對某些生活片段加以敘述,但不能詳盡鋪陳;敘事詩也有抒情性,因為抒情是詩歌這種文學體裁的本質特性。

2.樂府詩、舊體詩和新詩

樂府產生於漢代,原來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采集漢族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所收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並將其視為一種獨立的詩體。樂府詩是繼《詩經》《楚辭》之後而起的一種新詩體,後來有不入樂的詩歌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從體製上說,樂府詩突破了《詩經》以四言為主的句式,往往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間出,形成混合式的雜言,沒有格律限製,相當於古代的自由詩。它是後世五言詩、七言詩的基礎,也在形式上對後來的詞、散曲兩種詩體的產生具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