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戴》四十六合《大戴》八十五,即古記之百三十一篇也。其說殊未諦。《樂記》二十三篇本不在古記之數,今《樂記》斷取十一篇為一篇,以入《禮記》。《月令》與《明堂位》,同屬《明堂陰陽記》。《大戴?盛德篇》亦應屬《明堂陰陽記》。古記百三十一篇之數。決不如錢氏所舉也。
又二戴所錄,有非《禮》家之言。如大戴之《千乘》、《四代》、《虞》,戴德《誥誌》、《小辯》、《用兵》、《少閑》七篇,采自《孔子三朝記》(唐人所引直稱《三朝記》)。《漢誌》“儒家”《子思》二十三篇,《曾子》十八篇。大戴錄《曾子》、《立事》以下十篇,而小戴之《中庸》、《坊記》、《表記》、《緇衣》四篇,當為子思之書。又大戴《武王踐阼》錄自《太公陰謀》,《漢誌》以太公入“道家”。此皆二戴所采諸子之文,凡二十二篇。又小戴《王製》,乃孝文帝令博士所作。大戴《公冠》後附孝昭冠辭,並非古記舊有。更去其屬於《明堂陰陽記》及《樂記》者,刪其複重《投壺》、《哀公問》二篇,則二戴記中可說為古記之舊者,不及百三十一篇之半。又如通論之篇,若《儒行》、《大學》等,是否在百三十一篇中,尚難言也。
《禮記》一書,雜糅今古文之說。《王製》一篇為今文家言,其言封建采用《孟子》,言養老不知所據。唯《喪禮》、《喪服》無今古文之異,《禮記》言此綦詳。自明以來,讀經所以應科舉,以《喪禮》、《喪服》不在程試範圍,則刪節不讀。其實讀《禮記》以《喪禮》、《喪服》為最要。餘如《儒行》、《大學》、《表記》、《坊記》、《緇衣》等篇,皆言尋常修己治人之道,亦無今古文之異。凡此,皆《禮記》之可信者。若言典章製度,則宜從古文不從今文,古文無謬誤,今文多紕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