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雲:“左丘明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此謂丘明述傳,本以說經。故桓譚《新論》(《太平禦覽》引)雲:“左氏傳於經,猶衣之表裹相持而成。”焉得謂是《晏子》、《呂覽》之比!蓋左氏之旨,在采集事實,以考同異,明義法,不以訓故為事,本與其餘釋經之傳不同。《春秋》不須訓故,即《公》、《轂》亦不重訓故也。
《春秋》經十二公,何人所題(三體石經今存文公篇題)?哀公經又何人所題?是當屬左丘無疑。《漢誌》:“《春秋古經》十二篇、經十一卷。”此因《公》、《轂》合閔於莊,而《左氏》則莊、閔各卷,故《公》、《轂》十一,而《古經》十二也。閔公曆年不久,篇卷短少,故合之於莊。乃何休則以為“三年無改於父之道”,不以鑿乎?
《漢誌》:“《春秋古經》十二篇,《左氏傳》三十卷”,是經、傳別行。杜元凱作注,始合經傳而釋之。昔馬融作《周官傳》,就經為注。康成注《易》以十翼合之於經。皆所以便諷籀耳。《論衡?案書篇》雲:“《春秋左氏傳》者,蓋出孔壁中。”而《漢誌》稱孔壁所得止有《尚書》、《禮記》、《論語》、《孝經》。《說文序》雲:“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張蒼所獻者,是否經傳合編,則不可知。今《左氏》經文已經後師用《公》、《轂》校改,觀三體石經與今本不同可知也。《儒林傳》稱賈誼為《左氏傳訓故》,是《左氏傳》先恭王壞壁而出,《說文序》雲張蒼獻之,是也。
唐趙匡雲:“丘明者,蓋夫子以前賢人,如史佚、遲任之流,而劉歆以為《春秋左氏傳》是丘明所為耳。”案昔人所以致疑於左氏者,以《左傳》稱魯悼公之諡。魯悼之卒,後於獲麟五十年。又稱趙襄子之諡,趙襄之卒,更在其後四年。如左氏與孔子同時,不至如此老壽。然考仲尼弟子,老壽者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稱子夏少孔子四十歲,《六國表》稱魏文侯十八年受經子夏,時子夏一百一歲矣。至文侯二十五年,子夏一百有八,《魏世家》猶有受經藝之文。假令左氏之年與子夏相若,所舉諡號在魯元初年,其時不過八十餘年,未為篤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