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問孔子如何侍奉君主,如何與國君相處。
孔子說:“你不要欺騙他,不要說假話,不要跟他耍手段;你可以有話直說,犯顏直諫,敢於逆龍鱗,說一些他不愛聽的話。”
孔子的回答讓人很意外,因為子路本身就是一個過於剛直的人。孔子平常總是擔心子路因為性子太直而犯錯,勸他“切切偲偲,怡怡如也”,但是這一次,子路問事君,孔子竟然一反常態,對他說要敢於對君主直諫。
為什麽孔子讓子路有話直說?我想,很可能因為事關政治,需要極高明的為人處世的技巧。官員在朝堂之上陳述觀點,要委婉而有力,要擅長說服君王。而子路的性格太耿直了,他從來不會委婉地說話,如果他想婉轉地表達看法,反而可能讓他人會錯意,搞不好更容易得罪君王。
滑稽家東方朔是漢武帝的寵臣,他善於斡旋,擅長用迂回的方式處理問題。有一次,漢武帝乳母的兒子犯了事要被殺頭,乳母想為兒子向漢武帝求情,先請教東方朔該怎麽辦。東方朔說:“皇帝肯定不會輕易答應,因為這是法律。你要真想讓他答應,你求情之後該離開時就離開,但你要一直回頭看。”
到了第二天,乳母求漢武帝。漢武帝果然拒絕了,對乳母說:“你出去吧。”
乳母便往外走,邊走邊回頭。東方朔在一旁嗬斥:“你還回頭看什麽,皇帝早就不吃你的奶了。”
漢武帝聽了之後,心一軟,說饒他一命吧。
有心機的人,為了達到目的能費盡心思、用盡招數。但子路明顯是個沒有心機的人,勉強讓他婉轉處事,他肯定摸不著頭腦。所以,孔子不建議子路學習迂回的技巧,幹脆讓他直來直去,隻要做到不冒犯君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