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
孟公綽是魯國的大夫,是被孔子稱道的一位先賢,他的特點是清心寡欲,不喜歡參與太多麻煩的事情。
趙、魏是晉國的兩家貴族,“老”是家宰的意思。孔子說,孟公綽的修為很好,做趙、魏家族的家宰是綽綽有餘的。這裏的意思是,孟公綽的德行和能力,在大國裏擔任家臣是綽綽有餘的,但讓他去滕、薛這樣的小地方做官,是做不了的。
這在當下也是很多人常常討論的話題:一個人到底是自己創業,還是在大公司做高管?有的人就是適合在大公司裏做高管,因為大公司的運行機製完備,企業文化成熟。很多高管隻需要做好最重要的溝通、協調、統籌工作,一切東西照流程去做就夠了,不需要太多的創意,也不需要處理特別複雜的人際關係,隻要認真、勤勉、素質高、英文好,就能工作得很順利。
但對於一個適合在大公司裏擔任領導的人來說,如果把他換到一家小的創業公司當CEO,就有可能力不從心,因為他麵臨的問題都是沒有章法可依的,沒有完整的規章製度可循,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都需要他去摸索,所有流程都需要他重新寫,而這對一個人的抗壓能力、挑戰性、創新性的要求極高。
所以,孔子認為孟公綽這樣清心寡欲的謙謙君子,可以在大國當小官,但是不可以在小國當大官。用我們現在的語言來說,就是適合在大平台當高管,不適合創業。
當然,我們也不要一概而論,因為孟公綽是孔子之前的人,孔子這樣評價他,屬於蓋棺論定。但是對於當下的每一個人,不要給自己貼固化的標簽,認為自己隻適合打工,不適合創業,或者認為自己隻適合待在小公司,不適合去大公司……人是具有彈性的,一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隻要願意刻意練習,願意成長,一定會產生不可思議的變化。這就是孔子說的君子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