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桓公九合諸侯:孔子再次讚美管仲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孔子再次讚揚了管仲。這裏牽扯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是發小,關係特別好。有人對鮑叔牙說:“管仲不是什麽好人,他跟你做生意,每次都是他拿得多,你拿得少。”鮑叔牙說:“他家裏有老母需要奉養,他拿多點是應該的。”有人跟鮑叔牙說:“管仲在背後說你的壞話。”鮑叔牙說:“沒關係,我們之間心知肚明。”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兩個不同的公子: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而管仲輔佐的是和公子小白爭奪王位的對手公子糾。在齊襄王去世之後,為了幫助公子糾奪取國君之位,管仲還親自暗殺過公子小白,隻是失敗了。

這個故事我們在《樊登講論語:學而》中說到過,在此不贅述。

齊桓公對管仲可謂深仇大恨,在掌權之後,他先殺了公子糾,打算殺管仲時,卻被鮑叔牙阻止了。不僅如此,鮑叔牙還勸齊桓公重用管仲。

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建議,拜管仲為相。之後的幾十年裏,管仲幫著齊桓公治理國家、尊王攘夷、九合諸侯。

關於這段典故,孔子的學生們都很熟悉,這是當時的熱點事件。子路認為,桓公殺了公子糾,對管仲來說,他的主上死了,而他卻苟且偷生,這個人不忠誠,不算仁。

孔子說,齊桓公能夠九次召開諸侯大會,不是靠武力要挾,而是靠威信,這和管仲的治國能力分不開。比如在經濟層麵,管仲最突出的貢獻是提出了鹽鐵論,即一麵煮海水為鹽,一麵開山打鐵。齊國的地理位置在當時並不算好,但是有鹽有鐵,就從一個貧窮的國家變得富庶起來了。齊國成了一個富庶的大國,齊桓公又是一位正而不譎的君主,之後的尊王攘夷、九合諸侯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