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先進(精裝版)

管仲相桓公:人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對於管仲的討論繼續。

子貢也跟子路一樣,向孔子表達自己的看法。子貢說:“管仲肯定不算什麽好人,你看,主上被殺後,他偷生也就算了,竟還去給自己的敵人當宰相。”

孔子說:“管仲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匡扶天下,我們直到今天都受惠於他。”

在此,孔子說了一句名言:“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如果沒有管仲,我們早被夷狄統治,都成了野蠻人。

什麽是“被發左衽”?在當時,華夏和蠻夷的著裝方式完全不同,華夏的人衣襟是朝右開的,蠻夷地帶的人則是衣襟朝左邊開,露出肩膀,而且披頭散發。如果有貴族或者官員表示“我要和文明世界決絕了,不再參與任何政治鬥爭了”,就可以披發文身,意味著自己從今天起就是野蠻人了。

在日本,身上有文身的人往往被認為是黑社會。有人在身上刺青,就代表著他下定決心加入黑社會,跟主流社會分開了。因此,如果我們到日本去泡溫泉,會發現門上麵寫著有刺青者不得入內。

中國古代,在身上刺青也代表著和社會的一種決裂。衣著打扮、個人形象能夠反映自己的態度。

顧頡剛先生的《國史講話·春秋》中提到,春秋結束時,最大的一個成果就是形成了華夏文明的雛形。此時的華夏文明,受到的最大威脅來自遊牧民族。如果遊牧民族不斷地發動戰爭,侵占華夏的土地,那麽很有可能所有人都將變成野蠻人。

孔子認為,阻止這件事情發生的是管仲。正因為有管仲來幫助齊桓公一匡天下,讓華夏民族一致對外,我們才不至於變成披發左衽的野蠻人。因此,管仲是“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