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是魯國的貴族,是“三桓”的季氏家族中更往上幾輩的人。
關於這句話,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季文子做任何事至少想三遍。“三”在古文中言多,就是翻來覆去地想,反複琢磨、分析,最後才去做。孔子評論他說“再,斯可矣”。孔子認為,一件事情思考兩次就差不多了,別想太多,一旦想太多,就有可能做不了了。有一句俗語叫作“築室道謀,三年不成”,意思是,如果你要蓋一座房子,跟每一個路過的人討論應該怎麽蓋,那這房子三年也蓋不起來。這個解釋的核心是,孔子認為季文子這個人想得太多,有些優柔寡斷。
第二種解釋是:孔子說,季文子做事總是三思而後行,但即使這樣還是不夠,還得再想一遍,還應該再謹慎一點。這個解釋也有道理。
這兩種解釋,一種是說孔子思考問題更簡單、更果斷,隻要想兩遍就夠了;一種是孔子考慮事情更複雜,要多想幾次才行。我覺得都說得通。
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其實大部分事情想兩遍就夠了。我個人也傾向於想兩遍就去做——第一次思考的時候,想想優勢,想想這件事情好在哪裏;第二次思考時,想想可能存在的風險。
如果覺得該做,就去做吧,思慮太多確實太耗費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