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文中的左丘明,傳說是《左傳》的編著者,也有說是孔子的前賢,是魯國人。聽孔子的語氣,應該是孔子相當認可的人,也可能是孔子的偶像之一。
“巧言令色足恭”,意思是,如果一個人花言巧語,見到人就眉開眼笑,有點過分諂媚,恭敬到極致,甚至到了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的程度,這種人,左丘明不喜歡,孔子也不喜歡。
“匿怨而友其人”,就是明明厭惡某個人,卻把怨恨藏起來,故意對他好。這裏的“友”是個動詞,是交往、討好的意思。
這種虛偽的現象,在今天其實很多。聽了孔子的話,我們可能會認為他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孔子是個知識分子,又當過官,地位那麽高,有那麽多學生圍著他,他不需要討好任何人。可普通人,比如一個銷售人員,需要把產品賣給客戶,不搞好關係還怎麽做生意?
我也聽過很多人說,不喝酒就拿不下單子,在這種情況下,隻能“匿怨而友其人”,即便內心對客戶恨得牙癢癢,也隻能虛與委蛇,畢竟還得與對方做生意呢。
其實,高段位的銷售人員和低段位的銷售人員是不一樣的。低段位的銷售人員往往是“巧言令色足恭”,但是一個真正高段位的銷售人員,可以跟客戶平等地對話,讓客戶感受到他的分寸和學養,客戶從而願意與他結交,與他成為心靈上的朋友。生活中,很多人都和賣給自己東西的人成了朋友,這樣的銷售人員有著更高境界的修為。
哪怕我們暫時做不到,也不應該否定孔子,我們可以朝著更高的段位去努力。
孔子並不是一個以功名利祿為目標的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為了生活可能不得已地要“巧言令色足恭”,對於他們,我們也要體諒和包容,但是我們要清楚,這絕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