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樊登講論語:學而(精裝版)

自訟者:批判性思維的最終目的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凡是孔子說“已矣乎”這個詞的時候,就是表達一種感慨,意思是“算了吧”。此處,孔子為什麽要說算了吧?他說,他根本沒見過能夠主動發現自己的錯誤,勇於自我批評,並且在內心不斷地反省的人。

我們推測對話背景,很可能是有人跟孔子吹噓,說“我非常善於自我批評”,孔子回答他“你得了吧,我就沒見過這樣的人”。

這話是不是說得太絕對了?我們不是經常進行內省和自我批評嗎?

理解這段話,需要結合《思辨與立場》來看。《思辨與立場》中提到,批判性思維的最高境界叫作自我批判的外顯化。

批判性思維的最低層次,是一個人從不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麽,總覺得是別人的錯;比這個境界高一點的,一是知道自己錯了,但不願意承認,雖然自己心知肚明,但別人批評就是不行;二是知道自己錯了,也願意承認,但不願意說出來;最高的境界,是知道自己錯了,也能夠坦然地告訴大家,這就叫作自我批判的外顯化。

為什麽孔子說做到主動而坦然地承認錯誤很難?

“見其過”是第一難,一個人能夠看到自己的錯,這本身就相當不容易。

“內自訟者”是第二難,意識到自己錯了,未必能夠在內心當中進行自我批評。

“吾未見”就反映出了第三難,一個人可能“內自訟”了,但不想讓別人知道。

批判性思維是孔子一直強調的,而能夠達到將自我批判外顯化的人,孔子說他從沒見過。

對於每個人來說,批判性思維的最終目的不是批判別人,而是批判自己,要經常反思自己所做的決定,反思自己的推論是不是科學的、公平的,是不是符合邏輯的。當我們能夠將批判性思維貫徹在自己的生活中,我們的煩惱和痛苦就會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