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仲由是子路,賜是子貢,求是冉求。這三位是孔子的大弟子,都很有能力,是政事之材。
季康子問孔子:子路可以從政嗎?
這是季康子在選家宰。我們之前說過,家宰是平民做官能達到的最高級別。孔子說,子路行事果斷,行動力很強,從政這件事對他來講,何難之有。
季康子接著問:子貢能不能來給我當家宰呢?
孔子說,“賜也達”。
“達”是通達之意。關於通達,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通情達理,形容一個人能夠換位思考;第二種解釋是通權達變,古人講權變之術,遇到問題自己要能夠靈活地權衡,懂得變通。孔子說,子貢很通達,從政對他來講沒有難度。
季康子又問冉求怎麽樣,是否能做官。
孔子回答他,冉求會的東西很多,從政也不在話下。
孔子對他的這三位學生是相當得意的。其實,善於從政的除了這三位,還有冉雍,此時的冉雍在季氏已經當了五年的家宰。季康子問孔子這些問題,可能是想找一個人替換冉雍。
他最終選擇的是冉求,冉求會打仗,懂管理,也善於收稅、理財。冉求當季氏家宰期間,一心為季康子聚斂、賺錢,最後被孔子責罵。
“果”“達”“藝”這三個特點,被孔子認為“於從政乎何有”。三位弟子的底色,孔子都十分認可,從政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的道德操守、原則、禮法、才能,他們都已經滿足了。此外,三位還各有閃光點,子路果斷,端木賜靈活,冉有有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