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金融語境中,認沽權是一種衍生的金融工具,表示持有人有權在特定時間以約定價格出售某項資產。
因此,“釋放認沽信號”即讓市場認為“晨曦風電基金要開始套現、退出相關風電資產”。
但這僅僅隻是表象,其真實目的是:製造市場對“風電資產價值頂點已過”的預期,從而引發資金撤出或估值調降。
當晨曦這種頭部風電製造係統供應商被傳出“要退出”“要套現”時,市場隨之會產生三個反應:“他們是不是知道行業補貼政策要變了?”“是不是碳市場收益已經到頂?”“是不是這輪融資沒跑出來,開始自保了?”
結果就是風電板塊估值承壓,尤其是持有風電類資產的基金、LP、PE紛紛開始“減配”或“觀望”。
而這其中,不乏吳俊豪曾極力拉攏與收斂的投資方。
一旦這些LP的信心開始出現動搖,他們極有可能率先提前贖回資金,並終止後續追加、要求重新評估資產,這就會導致吳俊豪的基金框架麵臨被動流動性危機。
吳俊豪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手下那些為他搭建基金模型的人也絕不會是等閑之輩。
實際上,當晨曦在釋放“認沽信號”之前,他的團隊就立刻從晨曦的鏈上融資活動中,察覺了異樣:這更像是一場輿論博弈。
於是,他們第一時間對晨曦的模擬資金池展開拆解,試圖通過數據流向、合約細節、接口協議等尋找可疑之處,試圖撕開一個技術漏洞,從而找出破綻。
然而,他們所能接觸到的所有數據,其實早已被處理過。
麥麥提與唐若曦早已在係統中埋下“0.07秒錯位防偽機製”,並通過數字摘要與區塊鏈時間戳雙重鎖定,使數據即使被複製也無法還原出真正的資產狀態。
吳俊豪的團隊並未識破玄機,反將其當作“撿漏”來的真貨,滿心歡喜地準備用於下一輪估值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