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統一六國

第92章 文武執教

挑選的標準,並非是官階的高低,也並非是資曆深淺。

而是必須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頭腦靈活,也願意接受新事物,並且在之前的演武或整編中,對三三製表現出較高領悟能力或認同感的將領。

齊路和銳字營的幾名核心骨幹,甚至是被打服後態度轉變的許業紹,都被林羽納入了初步的考察名單。

可僅僅依靠軍中將領,是遠遠不夠的。

他們多數是擅長實戰指揮,可在理論教學、文化傳授方麵,基本上就是短板了。

林羽則需要另一類人才。

文人。

並非是隻懂得之乎者也,誇誇其談的腐儒。

而是真正有學識,有見地,邏輯清晰,最好對於兵法韜略有所涉獵的讀書人。

哪怕他們隻是落魄的書生。

隻要是有真才實學,林羽都願意破格錄用。

他授意李瑤,讓聽風樓在雍涼境內,秘密尋訪符合條件的人才。

同時也放出風聲,平西侯府不拘一格,重金招攬各類有識之士,參與講武堂的建設。

消息一出,應者雲集。

有失意多年的老秀才,有懷才不遇的落魄舉人,甚至還有幾位因戰亂避禍於此,略懂算學和地理的雜學之士。

林羽一一進行麵試。

他出的題目非常實際。

或是一道簡單的算術應用題,考察其邏輯思維。

或是一張粗略的雍州地圖,讓其分析某處關隘的利弊。

或幹脆就某個曆史戰例,讓其闡述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番篩選下來,林羽最終確定了十餘名人選。

其中,一位名為蘇儀的落魄中年文士,給林羽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蘇儀並非是雍涼本地人,據說是從江南流落而來。

其學識淵博,談吐也不凡,尤其對曆代戰史皆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隻是時運不濟,屢試不第。

林羽與他一番長談,發現其思維開闊,不拘泥於古法,當即決定任命他為講武堂的兵法教習兼文化總教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