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回六零開網店,我帶全家豐衣足食

第61章 品牌注冊·陳家村走向合法化運營

四月初的一天,鎮上來了封信。

是市工商局寄來的“商標核準通知書”——“蜜果牌”三字,正式注冊成功,歸屬單位:陳家村農村產業合作社。

陳鵬飛捧著這張信紙,站在廠區辦公室門口看了好久。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照在那張泛著淡淡藍色的證書上,紙張在他指尖輕輕顫著,像是整個村子的心跳。

芳蘭趕過來,一眼看見他的神情:“怎麽了?”

“咱……有‘名分’了。”陳鵬飛聲音有點沙啞,“這不光是個名,是從今天起,‘蜜果牌’這三個字,不是貼在咱村牆上的,而是貼進了國家商標庫,合法、受保護、能維權。”

芳蘭也怔住了,好一會才輕輕開口:“那……咱是不是要設立專門的運營部了?”

“對,要設運營部,要立品牌部,要報稅、建賬、申貸、走合同流程,咱不能再拿‘試點’當遮羞布了。”陳鵬飛把信紙放進信封,鄭重地鎖進文件櫃,“咱要真成為一個品牌。”

……

第二天,陳家村合作社召開第一次“品牌建設籌備會”,參與的除了村幹部,還有廠務組代表、女工代表和年輕的返鄉大學生代表。

“今天我們不談罐頭多少箱,也不談蜂蜜多少瓶,”陳鵬飛開場時說,“我們隻討論一個問題:怎麽讓‘蜜果牌’成為真正能走得出去、站得穩的名字。”

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從包裝視覺風格、用戶反饋匯總到產品追溯標簽設計、售後聯絡通道建立,一項項從無到有擬了出來。

陳東負責調研線上銷售平台的入駐條件;芳蘭聯係鎮裏的農業顧問,請專業老師來做“品牌戰略”課程;村裏返鄉大學生林璐璐則主動承擔起“數字檔案庫”搭建工作,準備把每一批產品的數據上傳雲端,便於回溯。

“我們過去靠的是一口實誠勁兒,現在還得有係統、有邏輯、有標準。”芳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