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廠區門口貼出一張新通知:
《蜜果牌品牌專項提質計劃》正式啟動。
這一項計劃,是陳鵬飛連夜擬出來的。
他知道,“百村百品”的匾額再光鮮,也不過是一塊木板;真正讓村莊站穩腳跟的,是產品質量能不能持續向上,是顧客能不能複購,是隊伍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
提質計劃分為四項:
一,質量複查小組成立,輪班製抽查每一批罐頭與蜂蜜,每出現一瓶漏封、歪標、糖分不達標的產品,直接通報責任組員並扣除對應工分。
二,客戶反饋追溯機製上線。凡是平台有反饋的產品,必須在兩日內完成核查和回應,三日內給出調整或答複。
三,內部培訓製度升級。每位正式工人必須參與每季度一次的技能輪訓,合格後方可繼續上崗;帶徒工頭按徒弟的培訓成績,參與年底獎金分級。
四,品牌文化建設並行推進。製作“蜜果講習所”,每月邀請一名村內外講師,圍繞產品理念、市場趨勢、工藝故事等開展講座。全體工人可參與互動,發表觀點,優秀發言可投稿至廠報和縣融媒體中心。
通知貼出後,有人說陳廠長又“上緊發條了”,可也沒人反對。
“其實說到底,咱就是怕掉隊。”有人私下說,“走到今天不容易,要是真鬆了,萬一砸了招牌,咱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這一句話,幾乎成了村裏上下的共識。
於是廠區又忙了起來,隻是這一次,不再是為趕訂單而忙,而是為“提自己”的標準而忙。
芳蘭把貼標組和灌裝組重新輪崗,一線女工們互換崗位,在熟悉與不熟悉之間不斷補位磨合。
林璐璐更新係統,開通了“內部質量紅榜”,把每一批零返修工段的名字貼在車間入口。
“劉秀華組:本周貼標96瓶,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