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重回六零開網店,我帶全家豐衣足食

第79章 亮眼的製度

這次製度兼容性實驗結果一出,西北試驗帶中立村紛紛投向蜂窩。

短短一個月內,新增節點村49個,其中有16個來自原市級標準模板片區。

“我們不是為蜂窩而來,我們是為‘可以自己寫製度’而來。”

這句話,成了平台熱評第一。

陳鵬飛得知消息時,隻淡淡一句:

“火不一定要燒起來才算成功。”

“隻要有人知道火種在哪兒,就不算輸。”

蜂窩平台兼容性勝出一事,雖然沒有被大張旗鼓地報道,但消息在高層的“非正式圈子”裏傳得極快。

幾位參與“製度自由區”總評的中央部門顧問在後台簡報會上同時提出建議:

“蜂窩體係具備‘非主控演化能力’,已可認定為製度獨立品種,應嚐試收編融合。”

這句話,看似是一句肯定,其實藏著殺機。

“收編融合”,意味著將蜂窩納入一個“更大的框架”,重新命名、統一接口、指定邊界。

換句話說,是要保留蜂窩的“數據與成果”,但剝離蜂窩的“方法與靈魂”。

這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蜂窩製度初見成效時,市裏就有過類似動作:替他們注冊統一模板賬號,整合製度評分體係,甚至擬定過一個新名稱——“村治標準體係V3.0”。

“聽著高級,實際是想拔根。”

而這一次,來的是更高一級的整合令。

“蜂窩製度,將作為‘全國村級治理統一平台’的子模塊運行,擬命名為‘子製度實驗室編號:G-07’。”

通知簡潔冰冷,落款是中央製度實驗局。

消息一出,蜂窩後台炸了鍋。

張玉英幾乎拍爆了桌子:“他們要讓咱們成一塊實驗田裏的小菜圃!”

吳凡更直白:“這不是整合,是標本化,是拔骨抽筋還要你微笑!”

林璐璐的眼神冷到了極點:“編號G-07,這編號比動物園的還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