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以前求銀行,是因為咱沒底氣。現在不一樣,咱這條賬路子,是一步步用製度踩出來的。誰不服,叫他來看記錄,看簽字,看爭議修複流程,看賬到底怎麽分的。”
張浩沉默半晌,咧嘴笑了:“行啊,咱這回,玩大的!”
……
他們第一站,選了縣信用聯社。
老主任一聽,說得客氣:“我們一向支持農村發展,但貸款是有風險評估模型的。你們這套製度……說句老實話,沒有法律背書,沒有產權抵押,咱不能破規矩。”
陳鵬飛沒生氣,隻是輕輕一推,把隨身帶來的三本資料放上了桌子:
•《陳家村製度圖譜歸檔手冊》
•《蜂窩體係製度修複記錄選編》
•《蜂窩製度分賬流程直播紀實》
每本資料都厚得嚇人,全是平台調檔、村民簽字、會議記錄和產品訂單。
老主任翻著翻著,神色逐漸變了。
“你們這每一筆工分、每一件產品、每一場議事,真都能對上人、時間、操作步驟?”
“是。”
“賬都能查回來?”
“能。貼牆上了,不怕看。”
“那要是有人賴賬?”
張浩一笑:“共議會裏扛著紅本子拍桌子,不服可以提異議修複,不認賬當場錄像,製度失效能備案。你見過哪個平台敢讓老太太自己貼賬單上網直播?”
老主任沉吟許久,終於吐出一句話:
“我得回去開個會,單設一個評估小組,走一遍你們這個製度信用模型。要真過得去,我考慮設個‘製度信用專項額度’。”
……
消息一出,全村炸了。
“咱的賬,真能拿去貸款了?”
“以後種蜂蜜不用借親戚錢、搞罐頭廠不用跟人低聲下氣了?”
更有村民當場提出:“那以後工分分賬能不能直接換成‘製度信用積分’?積分掛賬,去鎮裏辦事也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