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場地選在了興慶宮的南苑校場,由於皇帝陛下貪戀芙蓉園那一池春水,故而修建了連結南北的夾城(注1)。一出春明門,沿著夾城禦道急行不到半個時辰便可到達芙蓉園。因此一旦皇帝陛下他老人家起了遊賞之興,隻需輕車簡從微服出遊,再不必鬧得滿城皆知禦駕臨至了。
而這南苑校場便建在了緊臨春明門的緩坡上。皇帝陛下極為看重武功,雖大唐承平已久,但仍不時於校場檢閱羽林軍。這個校場呈方形,沿著校場的三邊砌著高達二十尺(注2)的青石外牆。麵北背南的一方修著闊廣高聳的台基,其上修築了一座合三層的木質樓閣。皇帝陛下親筆手書的“明宣殿”早已被拓為鎏金大字刻在桐木匾額下,高高懸掛在殿堂正中,向天下臣民宣示大唐皇帝陛下君臨萬方的氣質。
此時已近未時(注3),三麵外牆上飄展著各色彩旗,將校場裝點的華麗豔美。明宣殿的兩側插固著兩柄繡錦明黃龍紋大纛,隨疾風發出獵獵聲響,宣揚著皇室的無上威嚴。大唐皇帝陛下李隆基此時正端坐在明堂正中,傲然俯視著台下眾生。雖然已年近七旬,鬢角已經斑白,但他卻從不服老。是啊,在這個世界還有什麽能讓這位絕世威嚴的帝皇低首呢?他平韋後,誅太平一手開創了開元盛世,將大唐的威名波及四海,使萬國來朝。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李三郎。李隆基半眯著眼睛,俯瞰著芸芸眾生,俯瞰著他的江山。他執拗的將已有些微駝的腰背挺了挺,嘴角泛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皇帝陛下右手側坐著的是風華絕代的貴妃娘娘,今日天氣頗為悶熱,貴妃便去了繁縟的禮服,隻著了一件鵝黃色素紗襦裙,香肩半露,將如凝脂般潤滑的肌膚曝露在曖曖塵空中。她今天心情顯然不錯,半是慵懶的倚在靠**,隨手含上一粒高昌葡萄,不時衝自家三郎淺淺一笑。皇帝陛下左手側,太子李亨正襟危坐,恭謹馴順的低著頭。這些闊大雄奇的筵席娛樂對這位大唐儲君來說無異於煎熬,李亨總覺得父皇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整個筵席,李亨不敢絲毫掉以輕心,往往返回東宮時袍服後襟早已濕透。李隆基顯然不滿於太子的拘謹,輕哼一聲便不再理會這個懦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