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土家血魂碑

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塚(1)

走了一段向上延伸的石板小路,陳老指著亭子周圍說:“這個地方原來其實是一個看戲的地方,亭子前麵就是戲台,當時的達官貴人就是坐在亭子那裏,聽戲看表演的。”我更疑惑了,看台怎麽會搭在一座廟裏?想想當年人聲鼎沸的場景,我更感覺這個地方很荒謬怪誕。

陳老所說的石牌坊在公路上方,離桓侯廟大概一裏地左右。我們踏著清一色平整的石板,很快就來到石牌坊前麵。

由於石牌坊是另一個重點保護文物,所以由政府出資修了一堵圍牆,並且用鐵鎖鎖住了大門。石牌坊在一個高台之上,有幾步青條石壘成的梯子延伸到大門。陳老指著石梯說:“這石梯子不多不少剛好四十八步。”我邊上邊數,果然如此。

陳老打開大門,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便出現在我們麵前。

經過陳老一番介紹,我們總算弄清了石牌坊的來曆,懷著敬畏之心領略了古人匠心獨具的雕刻藝術——

明熹宗天啟元年,唐崖宣撫使覃城奉調征渝城,擒樊龍、樊虎;次年奉調征水西安邦彥;天啟三年奉調征奢崇明、奢社輝,三次征戰,戰績卓著,蒙欽差四川總督朱燮元提奏,升任都指揮使司僉事,皇帝賜令二道:敕大坊平西將軍“帥府”二字;敕造牌坊一座,正、背二麵上書“荊南雄鎮”“楚蜀屏翰”八個大字。這個時期,唐崖土司最為昌盛繁榮。

牌坊以砂石建成,為仿木結構的一鬥三升式簷麵、筒瓦鬥拱建築。中高六點八米,邊高五點八米。四柱列立,柱為四方體,邊寬五十厘米,前後有二點五米的鼓型石護柱,左側石護柱前立石獅一個。中門寬二點九米,高五米。側門寬一點七米,高三點五米。上以整石為枋,鑿榫與柱相接。枋間以厚十五厘米的薄石相嵌,其上有人物浮雕、書畫文字。中門坊額下以象鼻裝飾。臨街正麵的“荊南雄鎮”,背臨衙門一麵的“楚蜀屏翰”這八個大字,均為陰刻,蒼勁醒目。大字上下坊額麵有“土王出巡”、“舜耕南山”、“漁樵耕讀”、“雲龍吞霧”、“槐蔭送子”等浮雕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