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朱元璋餓倒於深山,被救後不思報答,反而恩將仇報盜走了&qu;兵家秘訣&qu;,以為從此就能當上皇帝,可竹簡上麵字跡古樸,難以辨識,就揣在懷中,回到市上請人解讀,不過文意深奧,朱元璋大字認不了幾個,哪裏讀得明白?留下來既不當吃也不當穿,還不如換幾個錢飽餐一頓,但他想到如今天下動蕩,正值英雄豪傑建功立業之秋,大丈夫豈可不動一念,這&qu;兵家秘訣&qu;遲早會有用武之地,於是藏帶在身,秘不示人。
此後朱元璋到黃覺寺出家當了和尚,每日帶上木魚、瓦缽,到處遊方化緣,終於找機會投奔義軍,並以戰功連續升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他聽聞劉基劉伯溫,有文經武緯之才,就想請其出山,共謀大業,為了表示誠意,不惜以部分&qu;兵家秘訣&qu;相授。
劉伯溫深感其德,從此充為軍師,追隨左右,屢次獻出奇謀良策,使義軍取襄陽,收滁州,平蕪湖,克太平,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長江兩岸,誅滅張士誠、陳友諒,然後揮師北上,直取大都,將元順帝逐回漠北,終於建立了不世之功。
朱元璋出身草莽,空以徒手奪取天下,從一介放牛童當上了開國的太祖皇帝,自然對那些用兵如神精通謀略的開國元勳深為忌憚,唯恐朝中有人起兵造反,所以劉伯溫雖以大功,止封伯爵。但最使朱元璋感到不安的,還是當年救他的那位恩公,他十分後悔當初行凶時做賊心虛,手底下有些發軟,致使留下了隱患。
朱元璋擔心竹簡兵書落入別人手中,早已將竹簡付之一炬,可一想到世間還有某個人掌握著&qu;兵家秘訣&qu;,便寢食難安。但他並不知道施耐庵的身份姓名,時隔多年,也無法再按當年的形貌緝拿此人,於是暗中頒下密旨,命各地嚴加搜捕&qu;兵家秘訣&qu;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