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臘月, 整個大宋就像是進入了一個標準時間表,每一天都有預先設定的行程。
臘月頭上是冬至。宋人似乎也有“冬至大如年”這句話,不僅要祭祖, 而且要守歲——這令明遠有點吃驚, 他的生物鍾過分固定因此熬不起夜。
但有一樣習俗與後世相同, 就是這個時空裏人們在冬至也同樣吃餃子。
阿關姐剁了餡兒包了香腴肥嫩的羊肉餃子, 又取了早些時候用白蘿卜和菘菜製的醃菜用來解膩,味道好極, 讓一家人大快朵頤。
唯一讓明遠不習慣的是,阿關姐, 胡四哥, 向華,十二娘……甚至是他的母親舒氏娘子, 都管這種半月形, 裏麵有餡兒的食物叫“餛飩”。
而明遠所知的“餛飩”,在這個時代卻被稱作“餶飿”, 有點像是後世的大餛飩,可以煎可以煮,甚至還可以用簽子穿起來架在火上烤著吃。
明遠:好吧, 餃子叫餛飩, 餛飩叫餶飿, 饅頭叫炊餅,包子叫饅頭……這個世界的吃食名字,還能再給我點兒驚喜不?
冬至之後, 長安人民開始熱衷於走親訪友, 采辦年貨。
這時明家收到了渣爹明高義的來信, 並無意外地告知, 因為要在汴京的生意非常忙碌,今年年節他需要留在京中,無法趕回京兆府了。隨信寄上一萬貫鹽鈔,希望明遠能夠帶領明家人一起,過個好年。
這時明家早已經進入了男主人可有可無的“賢者時間”,大家聽說這個消息,基本上都是表達了一下遺憾,然後各自該幹嘛幹嘛去了。
明遠倒是注意到自己的母親舒氏娘子聞言怔住,流露出幾分疑惑與不解,然後便以手支頤,默默地坐在桌邊,沉思良久,一言不發。
明遠無法,隻能讓自家那個天真嬌憨,活潑可愛的“開心果”十二娘時時去開解。
事實上,他也不大清楚,將明家“渣爹”的真實意圖瞞住,對於母親而言是件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