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13:00,兒科會議室,視頻會議。
穆之南在電腦前匯報道:“由於29床患兒在入院第二天開始發熱,懷疑有腸穿孔或腹膜炎的風險,轉入兒外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發現患兒局部腸袢已經壞死,故改行腸切除腸吻合術,術後患兒一度高燒至39.2度,請兒內會診,建議進行細菌培養,證實是耳念珠菌其中一個變種感染,此變種可以在離開人體後長時間的附著於物體表麵,如病床、治療儀器等等,截止目前,此次兒科院內感染造成兒外4名兒內3名共7名患兒感染……”
這是一次嚴重的院內感染事件,確診之後兒科兩個病區迅速封閉,開始全麵排查。
齊院長問:“細菌是接觸傳播麽?”
“是,對於健康人來說不會感染,但免疫力低下或者手術患者比較危險,目前我們的困難是需要一次徹底的環境消毒,但病房沒辦法騰空,也不能將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轉移到其他醫院。”
腎內科說:“我們的透析病房可以用。”
普外科說:“我們沒有病房能騰出來,但是最近病人不多,如果需要幫你們手術可以安排。”
呼吸科說:“我們可以安排門診,但病房有點困難。”
“產科最近沒住滿,可以分出一半,而且我們在16樓,離兒科也近。”
楊朔說:“產科不行,你們那兒都是重點保護對象,萬一有感染就太嚴重了。”
“那要不把產科VIP病房騰出來?”
楊朔繼續說:“孟主任真的謝謝你,但是VIP病房是你們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且病房密度小,可供使用的床位不多,不好占用。”
“我們可以安排一部分病人出院,分出一側來。”說話的是腫瘤科。
“別了,腫瘤科病人抵抗力比較差,這樣,反正兒科要搬過來一部分,我們把現有的病人整合一下搬到發熱門診,發熱門診暫時關閉,感染科可以整個給你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