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楊朔午飯時間沒喝到他的第二杯咖啡,正昏昏欲睡的時候接到穆之南的電話,去17樓會診。他立馬來了精神,跑步衝下樓。
在17樓的辦公室,他見到了相熟的患兒家長。周敏軒,7歲,擴張型心肌病,PICU的常客,楊朔的好朋友,他因為身體原因沒辦法上學,隻能在家靜養,時不時還會因為出現緊急情況送醫。
“敏軒媽媽您好,敏軒呢,也來了麽?”
穆之南說:“是這樣的,昨天一附院接診了一位車禍患者,經搶救恢複了心跳呼吸,但是已經確診腦死亡,他之前簽署過器官捐贈協議,而且COTRS係統等待心髒移植排第一位的那位患者因腎衰竭昨晚去世了,所以敏軒就排在了第一位,敏軒媽媽接到了COTRS的通知,來找我們詢問手術情況。”
楊朔聽聞,很欣喜但又不好表達出來,隻說:“哦,那是個不錯的機會啊,終於等到了,恭喜。”
“是啊是啊,軒軒有救了,我們有希望了!”
穆之南卻說:“敏軒媽媽,您先別激動,其實我判斷,這顆心髒有可能不太適合敏軒。我和一附院通過電話,一個風險是供體年紀和敏軒差距太大,還有一個主要問題,他們在檢查的時候發現他的心髒血流有些問題,也有雜音,很有可能是不適合捐贈的。”
“穆主任,不能試試麽?敏軒他這幾個月每隔一兩個星期就要住一次院,真的,我怕他下一次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不知道……不知道他還能不能堅持到下一次啊……”
“我沒辦法跟您保證還有機會,所以,需要您決定,是堅持移植還是等。”
“那……如果不移植,我們軒軒……還有多久?”
“估計半年。”
敏軒媽媽雙手捂住臉,痛哭失聲。
兩難,是成年人不時就要麵對的處境。上天在給了周敏軒一個恩惠的同時,又吝嗇的增加了很多附加條件,敏軒媽媽擦幹眼淚,堅定的說:“穆主任,幫幫我們,這可能是軒軒最後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