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不見峰。
細論起來其實不見峰還不到金陵,隻是毗鄰,真正算起來是在江都郡六合縣轄內。此地南北通達,東西貫通,按說是個交通要塞,可卻又都差著些:東有揚州南有金陵,因此水路陸路雖說皆通此地,卻繁華不起來。
但江湖上卻無人不知六合,因為六合縣有不見峰。兩儀四象,六合八荒,這本來是道家的說法,但江湖人知不見峰卻是因為佛家的一座廟——六合不見峰法源寺。七十二庵九百九十九佛,不見峰漫山皆是法源寺的經堂佛殿,每一縷山風都仿佛沁透檀香,每一級石階都仿佛淬著銘文。
踏出六合,紅塵不見,佛法萬象,釋家之源,法源寺。
溫鏡來到不見峰已經三日。
這三個日升日落之間江湖上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一是廣陵鏢局傅家慘遭血洗,揚州總局上下兩百餘口一夜之間傷亡大半,傅總鏢身負重傷不知所蹤,各處分號一夕之間也全部滅門。據聞禍起一本賬冊。而這本賬冊,江湖上說起來心照不宣。傅總鏢的遭遇萬眾矚目,更多的卻是在矚目這本賬。
其二呢,幾個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子於金陵法源寺擊出一百零八記梵鍾,聲稱受了傅總鏢所托,要召集武林大會。再據說,他幾個手裏握著的就是給廣陵鏢局引來幾乎是滅門慘禍的那本賬。
這時就有知情的揚州武林人士說了,廣陵鏢局出事當天,似乎是把一本什麽賬冊托付給了城中白玉樓。
白玉樓江湖人是沒聽說過的,但他們聽見了鍾聲,不管遠隔幾千裏,大家都知道法源寺的青銅大鍾響了起來。
《百丈清規·法器章》中說:“大鍾,叢林號令資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這是尋常的晨暮鍾,三記便可;逢五、十、佛誕也不過三十六記,而一百零八記撞鍾江湖上已是經年未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