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犯人的逃跑,起先被視為一起突發的偶然事件,後來才證實是早有預謀。
過程並不複雜,沒有電影裏跳牆、挖地道之類的情節,在此後人們的講述中,甚至帶著幾分兒戲的意味。一切也都巧了。那天又到了該向食品公司交付冰棍棍兒的日子,所長又讓杜湘東和老吳這一組負責。這次程序卻與往日不同:所裏的一輛北京212吉普剛報廢了,另一輛後勤科要開出去買菜,因而先與冷庫商量好,所裏組織犯人把貨搬到方便的地方,再由食品公司調來一輛卡車拉走。挑選人手時,姚斌彬和許文革就有意無意地站在了隊列前側。杜湘東還沒說話,老吳先對他們開了口:“你,還有你——搬最後一截吧。”
按照計劃,被挑選出來的犯人們要分成若幹小組,每組三到五人。前一組先把貨物搬到某個中間地點,替換的另一組再過去接力。一撥兒人幹活兒時,其他人就在各自的監舍裏候著。如此幾趟,等把貨物從勞動車間運送到高牆的牆根附近,就該最後一組登場了:他們隻需要讓貨物跨過警戒線,碼放在看守所正門內側的那塊空地上即可。而畢竟是要靠近門口,茲事體大,因此對這一組的人員選擇是有講究的。首先,人數不能太多,絕不能超過三個,怕的是人一多就亂,亂了就看不過來;此外,他們還得一貫表現良好,能讓管教們“放心”;再另外,不管多麽老實的犯人,幹多麽繁重的工作,隻要過了警戒線就必須戴上手銬,這也是不容商量的鐵規矩。當一切就緒,管教立刻清場,然後才敢開門,把食品公司的車放進來,讓冷庫職工自己裝貨。
如此一來,讓姚斌彬和許文革負責最後一段,也是順理成章的了。姚斌彬雖然手上沒勁兒,可許文革幹活兒一個頂倆,這就不會耽誤約好的交接時間。再說這倆犯人還曾經立過功呢,功臣總是格外值得信賴的。後來上麵調查逃跑事件的時候,杜湘東如實交代,如果由他挑人,挑的也會是姚斌彬和許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