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同治五年六月,張宗禹率撚軍在清江浦附近的宿遷一帶遊走,任化邦已經進入臨淮,兩支撚軍都在尋找機會渡過運河,湘軍主力遠在濟寧。
張宗禹猛攻宿遷運河,被湘軍水師擊退,湘軍大隊人馬從臨淮北麵撲了過來,一路上旌旗獵獵,戰馬嘶鳴。
撚軍不敢輕易過運河,轉戰徐州,任化邦領軍到壽州、上蔡,不久,又到達亳州、固始等地,湖北戒嚴。
劉鬆山、張詩日等在上蔡、郾城一帶遭遇張宗禹,撚軍進攻時伏地而行,攻勢很猛,湘軍的洋槍經常不能擊中目標。劉、張調用劈山炮不斷轟擊,一顆炮彈落下來,撚軍死傷一大片。張宗禹不敢再戰,湘軍最後獲勝。
曾國藩總結了撚軍的強項和短處,他認為撚軍經常使用的戰術有四種:
一是百名步兵手持長槍,在槍林彈雨中冒著硝煙前進;二是騎兵實施遠距離包圍,行動迅速而均勻;三是不輕易出擊,必須等官兵找他們打仗,他們從來不找官兵;四是行軍迅速,有時幾天時間行進一千裏。
短處有三項:
一是沒有火炮,不擅於攻堅戰,隻要官軍能守住城池,鄉民能守住堡寨,他們就沒有糧食可搶;二是夜晚不紮營寨,散住在各個村莊,如果有擅於偷營的將領在夜間前去強攻,撚匪隨軍家屬最容易潰散;三是輜重多,騾驢多,如果出奇兵襲擊其輜重,撚匪必然受到大創。
曾國藩用劉銘傳的河防之策圍剿撚軍,用騎兵追擊,以天然河道狙擊撚軍。但是,李鴻章經常遙控淮軍,淮軍將領們並不聽從曾國藩的軍令,致使戰場上經常指揮失靈。
撚軍沒有固定根據地,一人三騎,時而遠距離襲擊,時而大規模流動作戰,不管曾國藩如何努力,撚軍越剿越多,活動範圍越來越廣。
曾國藩自從攻克南京以後,內心惴惴不安,害怕哪一天會大難臨頭,常思藏拙之計。如今剿撚無功,弟弟又跟官文較上勁了,連軍機大臣胡家玉也附帶上了,他不得不考慮自己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