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在不斷發展,政治、經濟、文化體製也在不斷完善,但女性在職業上的垂直性別職業隔離狀況卻沒有得到減輕,製約女性領導影響力形成及發揮的因素依然困擾著女性領導者,女性領導在數量上占高層領導的絕對少數,都表明女性領導在領導管理層中處於弱勢狀態,存在女性人力資本的極大浪費。我國的社會傳統,現行的政策、製度等也會導致一係列的問題,製約女性領導影響力發揮。我們應當如何提高女性領導影響力?如何提升女性地位,提高女性領導效能?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在對女性領導影響力研究總結分析,了解女性領導在影響力現狀的基礎之上,對如何提高女性領導影響力提出相應方法。
一、女性領導者影響力的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管理研究的深入,西方領導理論經曆了從20世紀初的領導特質理論、領導行為理論、領導情景理論,到20世紀末出現的當代領導理論的發展曆程。領導影響力概念的正式提出並不久遠,它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政治界興起的政治行為主義思潮在反思、批判傳統政治研究方法和政治哲學過程中被突現出來的。領導影響力概念的提出反映了西方社會政治生活的重要變化,以及與這種變化相適應的權力研究的深化。
美國管理學家菲德勒提出權變理論意味著領導工作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施加影響的能力取決於群體的工作環境、領導者的風格和個性以及領導方法對群體的適合程度。菲德勒提出,對一個領導者的工作最起影響作用的三個因素是職位權力、任務結構和上下級關係。也就是說,領導的影響力受社會因素、個人因素、組織因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學者認為在很多情況下,權力與影響力的概念可以互換,美國社會學家Willer等在其文章中轉引美國著名經濟學家Pfeffer的觀點,認為:“權力就是影響行為,改變事情的進程,克服阻力和讓人們進行他們本不會做的事情的潛在力量。”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認為權力是“社會關係中的一個行動者扮演某種角色以排除阻力達成自己意願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說,權力本質上也是一種影響力。迪韋爾熱則認為“影響力指的是可以推動一個或幾個人行動的力量,而沒有其他的幹預,他們就不會采取這樣的行動”。馬克斯韋爾基於“影響力是一種能力的觀念,提出領導力就是影響力”,並認為這樣一種能力完全是可以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