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性領導力

第二節 領導力的研究路徑

盡管領導力在中國受到關注僅僅是近30年的事情,但是在世界範圍內,對領導力的規範研究已經有100多年的曆史了。在這裏,我們討論領導力研究路徑,能夠使我們清晰地了解領導力理論如何演化成主要的領導模式,是我們了解領導力、研究領導力的基礎。

一、領導力特質路徑

對領導力的科學研究始於20世紀初期的“偉人理論”(Greatman Theory),也稱“英雄理論”(Hero Theory),它研究領導者個性特點,以期預測什麽個性的人能夠當領導。

“偉人理論”更關注領導者天生的自然屬性。研究者認為有些人生來就具備這種天賦,因而天生是領導人的材料。有的人專門研究林肯、羅斯福等知名領導人物的特性,從而提出領導者必須具備某些天賦的“偉人理論”。還有的人把長相、體型等生理特性也作為領導者能否成功的因素。後來,許多心理學家對社會上成功的或不成功的領導者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試圖找出“天才”的領導者應具備的特性。因此,人們尋求個性、社會、生理或智力方麵的因素,試圖以此來描述領導者,以及領導者與非領導者的差異。

早期特質論的研究者認為,領導者的特質是天生的,後期特質論的研究者認為,領導者的特質是後天形成的。1948年,斯托克蒂爾對1904—1947年發表的100多種有關領導特質的文獻做了深入研究後指出: 領導者與非領導者沒有特質差異;但領袖個人素質與領導能力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由於個人特質並不能充分解釋領導過程和領導行為,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圍繞特質理論的領導學研究不再處於主導地位。然而,特質作為領導問題的一個內在組成要素的觀點已被研究者普遍接受。

二、行為論的研究路徑

20世紀50年代,基於對領導力特質理論的悲觀性評論,研究者開始將目光投向對領導行為風格的研究。領導行為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領導者所表現的行為,以及他們對待追隨者的方式上。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愛荷華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