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性領導力

第三節 女性領導力的發展現狀

上節講述了領導力的發展路徑,國外對領導力的科學研究始於20世紀初,而對女性領導力的研究則是20世紀70年代,性別主題進入領導力研究領域後才逐漸為人所關注。本節主要介紹女性領導力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

一、國外研究現狀

坎特首先提出當時組織分析中的“盲區”,引起了關於性別因素在組織生活中對領導力及權力的影響的討論。根據諾斯豪斯的總結,在過去20年中,關注女性領導者和管理者的研究者們積累了大量的文獻,研究了三個基本問題。最早的問題是:婦女能成為領導者嗎?一旦這個問題得到肯定答複,研究者們又發問:男性和女性領導者在組織中的行為和效率有差別嗎?這些研究關注的重點是有變化的:時而強調男性和女性領導者的差異,時而強調相似性。研究人員感興趣的第三個問題:為什麽處於最高領導層的婦女這麽少?本書作者由此也引發出一個問題:怎樣才能使更多的女性領導者進入最高領導層?

女性領導力是女性領導者實施有效領導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從對女性領導者的研究重點中可以抽象出女性領導力研究應包含的主要成分(詳見表1-2)。

表1-2 女性領導力研究的主要成分

通過表1-2的歸納不難發現,女性領導力研究的關注重點實際也暗合了領導學三大主流傳統理論流派:特質理論、行為(風格)理論和情境(權變)理論的思想陣地。“女性領導力的存在及價值”是對女性領導特質屬性的叩問。“兩性領導力風格的差異”主要從領導行為理論的角度,揭示其主要的類型與特點。如伊格利等人用元分析方法得出結論,女性領導比男性領導表現出更強的“變革型”(Transformational)領導風格,並傾向於用激勵性方法管理員工。伊格利和卡勞指出,對女性領導者的負麵評價、人們在傳統觀念中對領導角色的刻板印象,以及對於女性領導的雙重標準等,都使女性領導行為模式受到嚴苛的要求,因而阻礙女性領導力的發揮。羅賓斯發現,女性更傾向於民主型和參與型領導風格,更多鼓勵、參與、共享信息和授權,促使下屬提升自我價值,而不同於男性的指導加命令和控製。 “女性領導力的發展障礙及開發”則與情境領導理論的應用性立場相符合,關注的是女性領導力在實踐和應用中的問題。這在一方麵說明了對女性領導力的研究路徑合乎領導學研究的發展規律,是領導學領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麵也體現了迄今為止女性領導力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仍圍繞於主流傳統流派展開,諸多新興的領導理論流派還遠未進入女性領導力研究的視野,女性領導力研究的進展與總體上的領導力研究發展並不同步。